放虎归山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成语有哪些

  • 成语典故
  • 2024-04-20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呸”地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你这小子,竟糊涂到这种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从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将来,你后悔就晚了。那么,放虎归山成语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放虎归山办法妙

1、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2、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和放虎归山意思相近的成语

①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出处】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秦穆公33年,秦国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时,在崤山却被晋军大将先轸带兵打败而被俘。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然后施刑,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赢听说娘家秦国的大将被俘,便对襄公说:“秦晋两国结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们回去,让秦国去处置他们。”襄公不听,文赢继续劝说道:“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去后被楚王杀了。秦国难道没有军法吗?再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国逮住过,秦国国君以礼相待,把他放回来了。别人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这三个人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情了吗?”

晋襄公是个孝子,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三员大将放了。当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到此事,怒不可遏地把刚吃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立即去见晋襄公。他怒冲冲地问襄公:“秦国的囚犯在哪里?”

襄公回答说:“母后请求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我已遵照母命把他们放了。”

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呸”地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你这小子,竟糊涂到这种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从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谁的故事

放虎归山

[读音][fàng hǔ guī shān]

[解释]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出处]《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义]放龙入海养虎自齧放虎遗患后患无穷养虎为患养虎遗患

[反义]关门打狗斩草除根欲擒故纵除恶务尽斩尽杀绝翦草除根虎落平阳敌不可假剪草除根

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

【出 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放虎归山典故

放虎归山。

成语故事: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

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

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虎的例句:

1、虎小时候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只是比猫大,经猫活泼,比猫可爱。

2、在野外你可以看见老虎,你仔细看它会显得十分美丽,这就是老虎。

3、老虎的身上长着黄色的毛,并夹杂着一条条黑色的斑纹,到是很漂亮。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跑起来可快啦。它的脚爪尖尖的,可怕极了!

4、只见老虎安然地趴在那里,黄黑相间的斑纹,粗如钢鞭的尾巴,还有头上那大大的“王”字,让人顿觉威猛无比。

以上就是放虎归山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放虎归山。成语故事: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

猜你喜欢